|
|
昆明
|
小雨12℃
  • 首页
  • 机构设置
  • 人大要闻
  • 代表大会会议
  • 常委会会议
  • 监督工作
  • 重大事项
  • 人事任免
  • 通知公告
  • 街道人大
  • 人大代表信息库
  • 法律法规
通知公告:
  • 关于公开征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 昆明市盘龙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人事代表工作委...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常委会会议

第十五届常委会

  • 第二十九次会议
  • 第二十八次会议
  • 第二十七次会议
  • 第二十六次会议
  • 第二十五次会议
  • 第二十四次会议
  • 第二十三次会议
  • 第二十二次会议
  • 第二十一次会议
  • 第二十次会议
  • 第十九次会议
  • 第十八次会议
  • 第十七次会议
  • 第十六次会议
  • 第十五次会议
  • 第十四次会议
  • 第十三次会议
  • 第十二次会议
  • 第十一次会议
  • 第十次会议

第十六届常委会

  • 第二十三次会议
  • 第二十二次会议
  • 第二十一次会议
  • 第二十次会议
  • 第二次会议
  • 第一次会议
首页/常委会会议/第十五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关于盘龙区城中村改造及旧城改建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4-11-18 17:25
信息来源:昆明市盘龙区人大

昆明市盘龙区政府副区长  陈瑞斌

(2014年11月17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长焦林同志的委托,我代表盘龙区人民政府,向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关于盘龙区城中村改造及旧城改建工作进展的情况报告》,请予审议。

一、总体情况

(一)城中村改造

1.盘龙区城中村总量。全区共有76个城中村,其中二环以内28个,二环以外48个;居住用地面积4.0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813万平方米,居住总人口27.2万人。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9709.9亩,需拆除地上建(构)筑物约1662.98万平方米,涉及改造户数约33620户。

2.规划审批。2008年-2014年,已完成68个村项目规划编制,其中55个村修详规通过市规委会审批,13个村修详规编制已报市规划局,其余8个村正在开展规划编制。

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批的5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占地11018.18亩,拟拆迁面积1198.02万平方米,涉及改造户数约22890户,规划批准建筑面积2044.37万平方米。其中,规划住宅面积1533万平方米、占75%,商业面积511万平方米、占25%(其中,规划配建学校22所、17.03万平方米,幼儿园36所、12.94万平方米,警务室5个、1.16万平方米,社区用房22万平方米)。

3.土地拆迁整理。2008年-2014年,全区46个村启动实质性拆迁,总占地10300.1亩,拟拆迁面积1021.82万平方米,涉及动迁16328户,规划批准建筑面积1866.45万平方米。

其中,24个村基本完成改造,总占地3934.37亩,拆除地上建(构)筑物372.82万平方米,涉及动迁6734户。

其余22个村正进行拆迁,总占地6365.73亩,需拆除地上建(构)筑物约649万平方米,已拆除276万平方米,拆除率为42.5%,涉及动迁9594户,目前已签约6311户,签约率达65.7%。

4.土地交易。2008年-2014年,已实质性启动拆迁的46个村中,有25个项目已完成土地交易,交易面积约3548.07亩,交易金额约175.06亿元。

5.回迁安置房建设及“两证”办理。全区46个启动实质性拆迁的城中村,涉及村民1.6万户、4.3万人,需回迁面积423.82万平方米。

(1)安置房建设。2008年-2014年,全区共有41个村启动安置房建设,现已建成安置房9574套、103.83万平方米,16个村安置房交付使用,4543户村(居)民入住新居。剩余的25个村,计划2015年安置11个,2016年安置14个。2015年,计划启动3个村安置房建设。

(2)“两证”办理。目前,我区共有14个村正分批次开展安置房“两证”办理工作,其中2个村已完成产权证办理,4个村正在办理中,8个村正开展办证前期工作。

6.公建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审批的学校(中、小学)22所,面积约17万平方米,现已建成小学5所共114班,面积35456平方米;通过规划审批的幼儿园36所,面积约13万平方米,现已建成7所共66班,面积22006平方米 ;通过规划审批的警务室5个,面积约1.2万平方米;通过规划审批的55个项目,每个项目社区用房不低于400平方米,总面积不低于2.2万平方米,现已建成16个,面积8243.37平方米。

(二)旧城区改建

在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同步推进旧城区改建工作。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正式公布实施后,盘龙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结合实际,采取征收、模拟征收、收购三种运作模式,有序推进旧城区改建工作。先后启动了7个旧城区改建项目,需拆除地上建(构)筑物约46.28万平方米,涉及动迁户数3183户,目前已拆除18万平方米,已签约2670户。

二、2014年工作进展

(一)城中村改造

1.土地拆迁整理情况。2014年统筹协调稳妥有序推进2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工作。目前,竹园村征迁工作已全面完成; 周家营村、石闸村、新草房村、羊肠小村等4个村征迁工作基本完成;司家营村、麦地村、马家营村、东庄前村、苏家村和东站新村等6个村安置补偿协议签约率达95%以上;清水河村签约率达80%以上,龙头村等11个村征迁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2.土地组报件情况。目前,周家营及石闸村(一期)待出具审计报告并完成二勘后进行土地交易组件工作;苏家村及东站新村(一期)正在进行土地成本审计,待出具审计报告后进行土地交易组件工作。

3.安置房建设情况。2014年计划启动4个村安置房建设,现新草房村、唐家营B地块、清水河、东华老旧小区、羊肠小村等5个项目已启动开工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计划完成8个村安置房封顶断水,现大波村、中坝片区(中坝村、雨树村、张家寺村、郑家村)、刘家营村、栗树头一期、云波片区等8个村安置房已全部或部分封顶断水,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计划启动5个村安置房交付,现大白庙村、花渔沟石关小组(三号地块)、蒋家营村、栗树头村、刘家营村等5个村安置房已全部启动交付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大白庙村、花渔沟石关小组(三号地块)已完成安置房交付,共交付安置房1961套,安置村(居)民789户。

4.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2014年计划启动5个村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现王旗营(幼儿园)、麻线营(幼儿园、社区用房)、刘家营(社区用房、生鲜超市、公厕、医疗卫生站)、波罗村(小学)、清泉村(小学、幼儿园)等5个村已启动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麻线营村社区用房已建成;计划启动9个村公共绿地建设,现席子营东村、下河埂村、小厂村、清泉村、羊肠小村等5个村已启动公共绿地建设,开工建设公共绿地约4.8万平方米,其中席子营东村、下河埂村、小厂村等3个村已完成约2.9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建设,王旗营村、蒋家营村、三竹营村、麻线营村等4个村计划在2014年12月31日前启动公共绿地建设。

5.城市棚户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2014年市下达我区城市棚户区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500套,基本建成1559套。目前,我区1500套已全部开工建设,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并基本建成1090套,完成目标任务的70%,剩余469套将在2014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

6.项目投资情况。2014年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改建计划投资达100亿元以上。目前,已完成投资81亿元,完成任务的81%。

(二)旧城区改建

盘龙区在旧城区改建工作中,大胆借鉴省外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本着“边工作、边摸索、边总结、边提高、边完善、边超越”的六边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在全市率先采用模拟征收的方式开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稳步有序推进东华北区老旧住宅小区(一期)、省机械行业协会、栗树头(二期)、小龙村三期、东庄前村5个旧城区改建项目模拟征收工作,涉及模拟征收户数1360户,已完成签约917户,已拆除地上建(构)筑物1.7万平方米。目前,东华北区(一期)、东庄前村、省机械行业协会项目已由模拟房屋征收转为正式征收,其中,东华北区(一期)已全面完成房屋征收工作,并已启动安置房建设;小龙村(三期)经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终止该项目模拟房屋征收工作。

三、成效及做法

(一)主要成效

一是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实行城中村改造后,原来环境脏、规划乱、设施差的村子变成楼房新、环境好、设施全、交通便利、管理有序的现代社区,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使原城中村群众共享城市文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我区调研情况看,老百姓对城中村改造工作总体是满意的。

二是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在城中村改造中,配套建成幼儿园7所(66班),小学5所(114班),垃圾转运站14个,公厕22个,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生鲜超市10个,公共绿地22.6万平方米,公共道路10.6万平方米。给排水、办公用房等城市设施得到完善,城市形象发生较大改变和提升。按照市、区有关要求,还将在新通过规划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配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及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健全社区服务,积极丰富群众文化,将惠民、利民工程深入人心。

三是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直接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增长。2013年我区城中村改造带来的收入约为12.31亿元,占当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人的37.03%。2014年城中村改造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400亿元的25%,目前,已完成投资约8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1%。同时,在城中村改造中,通过腾笼换鸟,增加了商业面积,调整了产业业态,促进了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俊发中心、同德广场等一批带动强、辐射广的商业楼宇建成投用,全区发展性资源集聚的优势更加明显,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更好地推动都市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二)主要做法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村民自愿”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稳中求进,稳妥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坚持“尊重民意、严格程序”。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群众同意的就上,群众不同意的坚决不上。率先采用“模拟征收”的方式,确保同意改造率达90%以上、修建性详细规划获市规委会批准后方启动征地拆迁工作。

二是坚持“三个主导、三个优先”。即,坚持政府主导项目运作、主导规划编制、主导征地拆迁,优先启动村民回迁安置房建设,优先启动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启动学校等社会公益项目建设。

三是坚持 “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的运作模式,优先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确保被拆迁人按时回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共享城中村改造成果,张官营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项目成为全市首个实现回迁入住的项目。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拆迁”。 面对“拆迁”、“安置”、“补偿”等敏感和易引发矛盾的重点问题,采取“政策指导、感情引导”的工作方法,率先在全市建立城中村改造“投诉、举报、查处”三位一体信访工作机制,全区城中村改造实现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强制性拆除。

五是坚持“公平公正、补偿到位”。按照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制定补偿实施细则,做到补偿政策标准公开、公正、透明。建立城中村改造信息查询系统,方便被拆迁户查询补偿结果。严格按照补偿协议,及时足额兑付补偿款。

六是坚持“政策引导、遵规履程”。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城市更新改造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城中村改造工作流程、参与企业进入退出项目管理规定、代建公共服务设施流程、回迁安置房按期开工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回迁安置指导意见及国有土地上模拟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流程、公共绿地建设管理办法、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意见、拆迁公司监管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监督和管理,为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盘龙区在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同时,积极探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区城市更新改造局代表盘龙区作为全云南省唯一一家区级单位,两次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主办的全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情况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盘龙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经验,得到国家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和各兄弟省、市认可,为全国旧城区改建提供了学习借鉴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紧扣一个依据:以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征收,搭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严格征收程序,依法遵规履程。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以前期基础工作做实为重点。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混合编组、包户到组、责任到人”的方式开展房调、地调工作,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二是以房屋征收程序公开公正透明为重点。将片区房屋为什么要进行征收、怎样改建向居民住户说清楚、道明白。并将征迁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贯穿于征迁工作始终,切实做到征迁工作公开公正透明。

3.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要层层发动,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改建氛围;二是要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工作细节,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三是要健全相关制度,严格奖惩机制,做到有章可循。

4.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将片区改建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二是将片区改建与提升城市品质相结合;三是将片区改建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四是将片区改建与居民住户得到实惠相结合。

5.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是做好房屋征收工作的前提;二是资金筹措到位是做好房屋征收工作的保障;三是补偿安置到位是做好房屋征收工作的关键;四是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到位是做好房屋征收工作的基础;五是宣传服务到位是做好房屋征收工作的重要环节。

四、存在问题

(一)回迁安置房及公建配套设施“两证”办理相对滞后。由于市级相关部门尚未出台相应的回迁安置房及公建配套设施“两证”办理工作流程,使得“两证”办理数量与实际安置数量有差距。

(二)部分已启动回迁安置房开工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手续不齐全。由于政策调整,回迁安置房开工建设手续由下发《回迁安置房建设的规划意见》转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办理流程及办理要求不明确。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新路子。根据2014年9月29日召开的昆明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推进大会精神,按照“一停、二缓、三推、四退”的要求,认真对项目进行分类梳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新路子、新途径、新办法。

一是“停”。对规划未通过市规委会审批的2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报批。或按“体量大小”、“规划是否已编制”分门别类开展整治工作,探索建立新型城市社区的方式。

二是“缓”。对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批但未启动征迁工作的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做深做实前期工作,暂不推进,待条件成熟后,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开展项目的征迁及后续相关工作。

三是“推”。对正在进行实质性拆迁的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确保资金保障到位,尽快完成后续征迁工作;对已启动安置房建设尚未交付的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深入分析研究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精力破解难题,确保项目按期完工。

四是“退”。对已实质性启动或已完成土地挂牌交易,但因社会投资人自身原因导致项目停滞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立强制退出机制,并引入市、区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平台公司进行融资后,确保安置房建设。

(二)民生为先,优先保障回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对实质性启动拆迁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坚持民生为先,优先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对回迁安置房在建工程项目,按照施工计划,保证建设进度,加强质量监管,争取尽快验收,尽快交付使用,确保回迁村民按期搬入新居,践行承诺,取信于民。

(三)加强协作,确保项目土地挂牌顺利交易。依据省、市有关土地挂牌交易相关政策规定,在要求和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在土地征转报批、土地成本审计、土地交易组报件、土地交易委托等环节中加强联动,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交易工作顺利推进。

(四)突出重点,提前谋划2015年改造计划。2015年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重点为:推进一批具备启动条件的项目、开展一批进行整治的项目、抓好一批土地挂牌交易的项目、做好一批村民回迁安置的项目、化解一批项目中存在的矛盾纠纷,扎实推进2015年城中村改造工作。

(五)摸底排查,切实维护改造区域和谐稳定。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的原则,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拉网式、兜底式、全覆盖摸底排查,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城中村改造及旧城区改建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社会民生福祉。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为推动盘龙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Copyright © 2015 盘龙区人大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6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