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院长 杨斌
(2015年9月1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代表:
我代表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就推进信息化建设情况向本次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 盘龙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盘龙法院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的有力监督、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上级法院关于法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审判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审判工作为目标,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扎实有效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技术在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管理、院务管理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初步形成了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效果良好的操作模式,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一)突出硬件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在硬件建设方面,实现了从省高级人民法院至我院三个派出法庭的“四级联网”;按照最新技术标准,建成高清数字法庭16个,十月份全院32个法庭将全部实现数字化,实现“每庭必录”,此项建设预计总投入1100余万元。数字法庭可以实现对庭审的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笔录制作,庭审完毕将同步生成庭审光碟附卷宗归档。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远程视频接访室,盘龙区第一看守所远程视频讯问室的建设工作。对文印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智能文印系统建设,裁判文书全面实现电子签章。在诉讼服务大厅安装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案件排期开庭信息。安装了落地式的电子触摸屏,方便当事人查询法院机构设置、受案范围、诉讼指南、办案流程及各类裁判文书,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将全院的视频、音频及其他数据信息进行安全集中汇聚、整理、交换、调用、存储、监管。可以实现办公办案、执法活动全程实时动态化监督,进一步提升了司法管理水平。
(二)注重软件开发,提高工作质效
一是开发了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下设审判业务、审判管理、审判服务与司法统计、审判辅助四个模块,立足审判业务,覆盖案件全流程,为诉讼案件办理、法院审判管理提供全面的流程监控和实体服务,支持法院内外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切实为法官办案提供更加直观、便捷、智能、准确的信息和应用支持。二是开发了协同办公系统。以公文管理、会议管理、综合行政等多元化日常办公业务为需求,实现公文的标准化、流程化处理,达到办公无纸化、信息共享化、协作流程化、沟通网络化和管理规范化,提升内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开发了法庭开庭公告系统。利用审判和庭审信息化成果,通过部署在室外大屏、审判大厅、候审室、法庭门口的显示屏向公众提供当前法庭的预定开庭信息、庭审状态信息,正确引导当事人及时准时参与庭审活动。
四是开发了审务通综合平台。依托移动无线网络,打破信息服务的空间、地域限制,将内网办案、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延伸至移动终端,为全院干警提供便携的综合应用服务。法院领导和干警能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知院内资讯、业务提醒、办案情况预警、院内通讯录等信息,及时、便捷、快速地完成移动审批、移动信息查询等工作。五是积极推进司法公开。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全院裁判文书按要求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实现上网,截至8月份上网裁判文书共计627篇。按要求上传案件信息,当事人立案后凭法院发送的短信可以登录“云南法院司法信息网”查询案件进展情况。完成了法院内外网站建设。设置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特色版块,下设诉讼指南、格式文书、预约立案、电子地图、信访投诉、诉讼费用6个子目录,诉讼指南子目录下上传了26篇诉讼提示材料,格式文书子目录下上传了18种当事人常用的司法文书,预约立案可以实现对有立案需求的群众材料的初步审查,大大方便了群众。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拓宽法院宣传及服务群众渠道,落实司法公开。
(三)强化应用培训,保障使用效果
将信息化应用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根据队伍实际和软件开发情况,强化信息化运用培训。利用北京华宇公司驻院工程师的技术支持,采取集中培训、部门培训、单独培训、分散自学等形式开展培训工作,院领导带头学习操作电脑,带头应用相关系统,带头通过信息化手段办公、办案,形成领导带头抓,全员使用信息化的良好氛围,确保每位干警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推进各项系统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定完善了《内网网站管理规定》、《外网网站维护管理规定》、《计算机及网络保密管理制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等应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职责。对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严格执行一机一网。局域网设置硬件防火墙,及时更新病毒数据和漏洞补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法院工作中的引领、支撑、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 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实现诉讼程序数字化。利用外部网站、华宇办公平台、案件管理系统 “审务通”等数字化平台,基本实现了网上预约立案、审批、审限管理等审务工作。数字化法庭为法官提供了现代化的庭审驾驭手段、提高了开庭效率。数字化审委会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会议展示,保障了案件讨论的快捷、高效。智能文印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的应用,减轻了法官、书记员事务性工作压力,能够专注于审判工作。2015年1-8月,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844件,同比增长35.15%,结案数3617件,同比增长15.30%,通过借力科技信息化的翅膀,确保了我院在审执案件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审执工作质效不断稳步提升。
二是实现院务管理现代化。利用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应用软件,解决了传统管理中随意性大、规范性差、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加快了院内外文件、通知等收发流转速度,同时,无纸化办公也实现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电子签章、智能文印系统,大大提高了各类诉讼文书的制作效率,有效缓解了法官工作量。目前,派出法庭电子签章运用已达100%,院内运用已达85%。通过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促进了我院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 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近期规划
(一)借鉴先进经验,找准自身差距
今年8月,市委政法委、市中院组织基层法院赴上海、浙江专题学习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先进发达地区法院相比,盘龙法院信息化建设在规划水平、基础建设、系统功能开发等方面差距还比较明显。如上海、浙江法院开发的的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系统,只需输入关键数据信息,系统就能自动生成一份初始裁判文书,法官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大大减轻了法官的工作量,增强了判决文书的规范性。执行指挥系统可以实时查到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信息,查封、扣押、冻结等手续也是通过系统流转,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办案,把法官从大量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当前,我院审执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司法改革即将推开,改革后必然面临法官员额减少的矛盾。在此情况下,要提升审判质效,就必须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立足审判实际,提升建设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市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围绕服务审判执行、领导决策、审判管理、事务管理和司法公开目标,坚持“建设、管理、开发、应用”并重的原则,增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盘龙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一是以服务审判工作为前提,加强规划前瞻性。严格按照《昆明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要求,高标准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开发符合自身工作特点的审判辅助系统,使法官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审判、执行工作中。二是以办公应用为基础,以办案应用为重点,以司法政务管理运用为保障,以优化司法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实现信息化与法院业务的深度融合,强力推进信息化的实际应用。重视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案件流程各节点信息,按照审判流程管理规定,同步生成电子卷宗,实现网上办案;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文件、案件网上流转、审批和电子签章,实现无纸化办公。三是以需求服务为导向,促进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和完善诉讼服务、律师服务,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以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为契机,逐步完善在线服务功能,努力实现网上立案进展查询、网上档案查询申请、电子送达、证据交换等在线诉讼服务功能,尝试运用网络拍卖方式实现案件管理系统与交易平台的有效对接,提高拍卖效率,降低拍卖成本。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盘龙法院将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领导、监督和支持下,以高度的时代紧迫感和工作责任心,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和管理运行的现代化,适应司法工作不断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为盘龙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