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吴凡
(2015年11月26 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长焦林同志委托,我代表盘龙区人民政府向盘龙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全面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盘龙区政府坚持创新驱动,以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运用创新、方式手段创新为抓手,以“数字盘龙”、“平安盘龙”为载体,敢于担当,认真履职,积极开展社会创新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今年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盘龙区政府是云南省唯一一家单位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探索建设“数字盘龙”数量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系统
区政府以社区治理、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在“五级治理”基础上,探索建立社区管理网络化,信息维护动态化,基层办公智能化,工作指导实时化,全区信息管理一张网,全区管理一证通的“数字盘龙” 数量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系统。目前已在联盟街道金星社区、青云街道金沙社区进行试点。
(一)创新社区治理,做好社区“两委两站”和“五级治理”模式有效衔接。
2013年10月以来,在实行“两委两站”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区试点探索“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模式。目前已在42个城市社区全面推行,并逐步试点在农村社区推行“五级治理”工作。
一是不断优化“五级治理”工作队伍,实施居委会专职副主任竞争上岗制度,让有热心、有文化、有能力的社区工作人员有机会加入到 “五级治理”工作队伍中。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居委会专职副主任、理事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共培训1800多人次。强化日常培训,提高社区治理理事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组建“五级治理”志愿者服务队,在“专职五级治理”服务队伍的基础上,组建文明劝导志愿者服务队、城市卫士志愿者服务队、小区庭院维稳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志愿服务内容涵盖了扶贫济困、养老助残、文体娱乐、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弥补了社区五级治理工作人员在宣传政策、调处纠纷、文明劝导、维护环境等方面的不足。四是建立了多形式收集居民意见机制。采取定时定点接待、民情恳谈、入户走访、电话听取、意见箱等形式,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五是开展优秀居民小组长、楼栋长评选活动。先后制定了优秀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奖励政策,调动了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的积极性。六是结合居民群众的需求情况和资源特点,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打造“五级治理”一张网管理服务体系。七是做好农村社区、村改居社区“五级治理”试点准备工作,并已在阿子营街道甸头村开始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规划引领,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制定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意见》,确定了多块养老用地共809亩,约53万多平方米;在部分不具备规划养老用地的项目中,配建养老服务用房。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生力军作用,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成市局增加80%社会组织的目标。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深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三是构建百联服务网,打造十分钟信息化养老服务圈。“社区百联服务网”包括了“居家宝”、GPS定位、“爱心通”等系统。目前,已在13个社区建立了社区百联服务网平台。四是加大“爱心食堂”老年饭桌建设力度。截至10月27日,共投入建设运营资金28.4万元,完成了拓东、东华等6个街道11个“爱心食堂”建设运营目标任务,解决了5000余老年人就餐问题。五是稳步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区现有老年公寓(敬老院)11所(其中:公办4所,民办7所,现有床位数1491张,其中公办179张,民办1312张,民办养老机构中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约100人),每百位老年人拥有床位1.5张,入住敬老院人数800人。正在筹建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是联盟街道金江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龙泉街道盘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滇源街道团结村委会、苏海村委会老年活动室,阿子营街道阿达龙村老年活动室)。
二、 继续开展“平安盘龙”创建活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牢牢把握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任务,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一是始终肩负反恐怖斗争的责任使命,进一步提升反恐制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更加注重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社会治安治理模式。健全社会治安组织动员机制,壮大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规范发展保安业服务市场,推动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二是加强重点人管理,完善分类管理、等级预警、行知去向、动知轨迹的动态管控机制,落实管控责任,杜绝漏管失控。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患有传染性疾病重点人等特殊人群排查管控,防范其流入社会制造危害。三是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定程序相关机制,推动实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发生。四是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机制,探索设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加强公安机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侦查执法力量,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规范监管执法工作。五是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深入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创新调解方法,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扩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今年5月,成立了我区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9月成立我区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积极探索加快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途径,在青云街道金沙社区成立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老王调解工作室”。截止今年10月,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120件,调处成功12109件,调处成功率为99.9%。防止“民转刑”案件75件1206人次,防止群体性事件4件108人次。
(三)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依法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今年,对市级交办涉及我区的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重点信访问题13件,全部实现区级领导包案化解,现已妥善化解5件。二是始终坚持和完善接访、下访、约访、回访工作机制,特别是提高信访积案的化解力度,重点解决多年积累的重复信访问题,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杜绝信访问题久拖不决。针对排查梳理的13类影响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及重点信访问题70件,已化解10件,其余问题全部启动化解程序。
(四)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建立覆盖全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
一是完成食药监、工商、质监三个部门机构改革工作,成立市场监管局。二是不断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责任分解与评价机制,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对十二家街道综合考核范围。三是全面启动了村(社区)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制度建设,确保今年全区199个社区(村)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协管员199名,并根据考核兑现补助。四是在12个街道分别成立街道食安委,逐步形成区食安委-街道食安委-食药监局-食药监管所-社区协管员的五级监管模式。五是积极完成云南省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建设试点工作,争取建立覆盖全程的电子监管网络,今年12月将启动使用《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管网》平台。六是不断建立完善从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市场准入制度及监管制度。健全和完善了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准入制度、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等。
(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
一是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宣传贯彻工作。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督促辖区企业印制宣传挂图,并将挂图张贴在醒目位置,确保无遗漏、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08家企业完成了印制挂图、签署背书等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在已基本建成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基础上,各责任单位、街道、社区落实了各层级网格责任人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网格监管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建立基层网格管理人员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社区(村委会)安全专干工作补助。创新培训方法,建立网格责任人定期培训机制。三是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实现了全区公办学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投入168万元用于补助民办学校安装监控系统,投入1100万元用于加强学校(园)专职保安人员力量。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了接送学生车辆台帐,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学生发放公交车补助,保障学生乘车安全。
(六)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督促协助相关部门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理顺各类应急工作的处置流程。二是强化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达到预警、信息上报、善后处理程序化。三是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处置演练,以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地质灾害为重点,先后开展多次区级应急处置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水平。
三、 社会治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社区(村)“两房”不达标。目前,仍有一些居(村)民小组没有活动场所。二是“五级治理”落实还有差距,社区工作的宣传和工作人员素质与目前社区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维稳形势日趋严峻,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抱团事件增多,表现在涉众型经济案件及融资引发的维权矛盾纠纷、精神病和吸毒人员引发的个人极端案事件日益增多,化解难度大。
四、 社会治理工作下一步打算
(一)创新社区治理体系,拓展“五级治理”工作,逐步建设“数字盘龙”数量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系统。
一是扎实推进联盟街道金星社区、青云街道金沙社区“数字盘龙”数量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全区统一的数据一次采集,多数据源交互,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区信息管理一张网,全区管理一证通。同时,适当增加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信息收集采集费。二是在“村改居”社区(村)试点“五级治理”模式,建立村务公开、工作例会等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力度,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五级治理”各种制度。建立“五级治理”宣传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建立“五级治理”联席会议机制,规范反映问题处理流程;制定“五级治理”工作人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建立“五级治理”工作考核制度等。四是采取自建、租赁、借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社区(村)“两房”不达标问题,确保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达标建设任务。同时,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奖补等资源,加强活动阵地向村(居)民小组延伸,使有条件、有必要的村(居)民小组建设3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党员1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党支部要有一间7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室)。五是做好社区设置、人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及培训力度。本着方便群众、提高服务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社区规模,按照规模相对集中,户数相对合理,辖区面积相对均衡的标准,成熟一个,调整一个,确保社区规模调整的合理性。明确制定社区、村专职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招聘、管理、学习、交流、培训、奖惩等方面工作制度,为下一步我区社区、村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巩固“平安盘龙”建设成果。
一是始终绷紧反恐维稳这根弦。把反恐维稳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客运站、地铁、公交站点等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治安管控,强化特殊人群、涉恐涉暴重点物品以及涉疆纠纷隐患排查整治。二是加强宣传动员,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全面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暨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依托社区综治服务站,动员发动辖区内已退休的老党员、村社干部、物业保安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各个群体组织,分级分类组建完成3万名治安志愿者的任务,并组织带领开展各项治安治理工作,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三是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摸排辖区不稳定因素和突出隐患,围绕企业改制、旧城改建、城中村改造、拖欠工程款及民工讨薪、特殊利益群体非正常上访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作用。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依法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四是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化安全生产大检查机制,深化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城市地下管网和燃气、校园和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不断提高消防、地质灾害等应急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以来,我区社会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各位人大代表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攻坚克难,奋勇拼搏,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模式,为全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