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明
|
小雨12℃
  • 首页
  • 机构设置
  • 人大要闻
  • 代表大会会议
  • 常委会会议
  • 监督工作
  • 重大事项
  • 人事任免
  • 通知公告
  • 街道人大
  • 人大代表信息库
  • 法律法规
通知公告:
  • 关于公开征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 昆明市盘龙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人事代表工作委...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 昆明市盘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常委会会议

第十五届常委会

  • 第二十九次会议
  • 第二十八次会议
  • 第二十七次会议
  • 第二十六次会议
  • 第二十五次会议
  • 第二十四次会议
  • 第二十三次会议
  • 第二十二次会议
  • 第二十一次会议
  • 第二十次会议
  • 第十九次会议
  • 第十八次会议
  • 第十七次会议
  • 第十六次会议
  • 第十五次会议
  • 第十四次会议
  • 第十三次会议
  • 第十二次会议
  • 第十一次会议
  • 第十次会议

第十六届常委会

  • 第二十三次会议
  • 第二十二次会议
  • 第二十一次会议
  • 第二十次会议
  • 第二次会议
  • 第一次会议
首页/常委会会议/第十五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 关于2015年城市更新改造中安置房建设交付 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11-17 14:42
信息来源:昆明市盘龙区人大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瑞斌

(2015年11月26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长焦林同志的委托,我代表盘龙区人民政府向盘龙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关于2015年城市更新改造中安置房建设交付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 总体情况

自启动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以来,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有关城市更新改造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根据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村民自愿”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按照国务院第590号令以及市政府今年下发的城市更新改造管理系列文件精神,依法遵规履程,稳妥有序推进盘龙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全区城市更新改造共涉及7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5个旧城区改建项目。其中56个城中村(占总数73.7 %)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批,44个村启动安置房建设,投入建设资金约113亿元,安置房总建筑面积371.77万平方米,共安置7978户(其中实物安置5807户,货币补偿安置2171户),安置率达58%。

旧城区改建项目先后启动东庄前村、云南省机械行业协会、东华北区老旧住宅小区、苏家村、东站新村、栗树头村二期5个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模拟征收工作。签订征收补偿签2347户,签约率达94.86%。已拆除地上建(构)筑物面积15.92万平方米,拆除率达49.9%。

二、 工作进展

(一)稳妥有序,推进已启动项目征迁工作,

4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38个村全面启动征迁工作,6个村先期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29个村已基本完成征迁,完成签约13757户,累计拆除地上建(构)筑物面积约673.45万平方米。

按照工作计划,我区年内需完成21.85万平方米地上建(构)筑物的拆除。截止目前已拆除周家营石闸村、任旗营金汁河西片区、羊肠小村、马家营村、龙头村、苏家村及东站新村、麦地村等9个村安置房地块地上建(构)筑物16.7万平方米,完成目标的任务76.43%。

(二)突出重点,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

44个启动安置房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有28个项目已竣工或基本建成,16个项目正在建设。安置房累计开工面积约371.75万平方米,竣工及基本建成面积约218.68万平方米,竣工及基本建成率达65%。

今年我区在建的16个回迁安置房项目中,新建3个项目,共涉728户,建设面积36.16万平方米;续建13个项目,共涉及5652户,建设面积114.61万平方米。按照工作计划,我区2015年6月30日前需启动40.42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建设,现已启动35.6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工作。

(三)倒排计划,有序推进安置房交付工作

全区竣工或基本建成的28个项目中,张官营村、小龙村等18个项目已完成交付,司家营、麦地村等10个项目已竣工或基本建成待交付。

在建的16个项目中,有8个项目安置房协议交付时限已到,出现逾期未安置现象。其中苏家村东站新村等3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刘家营村、小厂村、栗树头一期、清泉村、蒋家营村等5个项目安置房均已封顶断水,由于企业缺少后续建设资金等原因,工程建设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按照工作计划,我区年内需启动10个村回迁安置房交付工作,目前已交付波罗村一期、桃园村等2个村1967套,安置面积19.5万平方米,完成栗树头一期、蒋家营村选房工作。年底计划交付上坝片区、宝云片区等6个村2505户4731套回迁安置房,启动刘家营村安置房选房工作,开展栗树头一期、蒋家营村等2个村交付前期准备工作。

2016年计划交付蒋家营村、小厂村、清泉村等5个村2988户7224套回迁安置房,安置面积约66.93万平方米。2017年计划交付苏家村东站新村、小坝东西村等6个村2101户3323套回迁安置房,安置面积约33.66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交付唐家营B地块、清水河村等9个村3161户10580套回迁安置房,安置面积约98.56万平方米。

(四)加强监管,督促安置房过渡费按时发放

我区目前共24个项目涉及11119户需发放安置过渡费,正常发放安置过渡费项目15个,涉及7249户。截止2015年11月23日共发放过渡费74770万元。逾期未发放安置过渡费项目9个,涉及户数3056户,拖欠过渡费共计14621.7万元。截止2016年春节前累计需发放过渡费22758.02万元。

按照回迁安置补偿协议约定的安置房交房时间,13个项目按照协议约定正常发放,9个项目因协议到期未实现交付按照双倍计过渡安置费。栗树头一期、中坝片区2个项目中部分协议逾期按双倍计发过渡费。

(五)完善手续,加快安置房 “两证”办理

全区共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回迁安置房产权证办理工作。其中,张官营村等5个项目已完成1695套产权证办理;新发村等5个项目1132套回迁安置明细正在报批申办,王旗营村等4个项目正在开展办证资料收集和免税申报等前期工作。

(六)完善配套,同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同时,同步配建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全区共建成幼儿园11所共114班(面积3.62万平方米)、小学8所共210班(面积5.36万平方米)、中学1所共60班(面积2.7万平方米),垃圾转运站21座、公厕29座、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生鲜超市14个、社区用房23个,建成公共绿地22.6万平方米、公共道路21万平方米。

(七)严格规范,推进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工作

按照工作计划,我区年内需基本完成省机械行业协会项目、东庄前村、苏家村及东站新村、栗树头2-1-1地块等4个项目已启动房屋征收的旧城区改建项目后续房屋征收相关工作。目前,省机械行业协会项目已签约157户,签约率达88.7%。东庄前村已签约74户,签约率达97.3%。苏家村及东站新村已签约1646户,签约率96.4%。栗树头2-1-1地块已签约179户,签约率80%。

三、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1. 坚持“严格程序、依法推进”。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要求,特别是2015年市级下发的城市更新改造管理系列文件精神,规范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启动程序,在村民同意率需达90%,社会投资人征迁补偿资金全额到位,回迁安置房建设资金到位70%,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获市规委会批准后,方研究项目更新改造启动工作。

2. 坚持“三主导、三优先”。项目推进中坚持政府主导项目运作、主导规划编制、主导征地拆迁,优先启动村民回迁安置房建设,优先启动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启动学校等社会公益项目建设。

3. 坚持 “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的运作模式,优先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确保被拆迁人按时回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共享城中村改造成果,张官营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房项目成为全市首个实现回迁入住的项目。

4. 坚持 “划片指导,包保责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对口服务联系街道工作制度,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对口联系一到两个街道办事处,深入街道、深入项目一线,并结合实际,制定一对一的征迁工作方案,采取“分组包户、责任到人”的方式,依法依规开展征迁工作,同时,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5. 采取“分期供地,安置房建设先行”。坚持“民生为先”,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昆政发〔2012〕46号),我区采取对安置房地块进行分期供地的方式,优先建设回迁安置房及公建配套设施,以保证被拆迁户早日回迁。目前上坝、中坝片区、宝云片区、小坝东西村、波罗村、栗树头村等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采取分期供地的方式,并已完成项目一期土地挂牌交易。

6. 采取“上级指导,规范流程”。多次邀请市城改办、市住建局、市产权交易中心对安置房“两证”办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邀请市城改办、市产权交易中心召开现场业务培训会,研究制定《盘龙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安置房“两证”办理流程》。进一步规范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主要成效

1.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城中村改造全面提升了城市环境,一系列环境脏、设施差的城中村被楼房新、环境好、设施全、交通便利、管理有序的现代社区取代,大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原城中村群众共享城市文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配建了相应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城市形象。按照人口规模和学校服务半径,配建了一批中学、小学、幼儿园,进一步完善了我区教育资源配置;同步配建了垃圾转运站、公厕、医疗卫生服务站、生鲜超市、社区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城市功能配套;同步建设了公共绿地、公共道路,进一步完善我区市政设施配套。

3.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今年我区城市更新改造完成投资约50.2亿元,在稳增长上直接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增长,在调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需求,增加了商业面积,调整了产业业态,促进了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俊发中心、同德广场等一批带动强、辐射广的商业楼宇建成投用,全区发展性资源集聚的优势更加明显,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更好地推动都市经济发展。

四、 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企业融资难,信心不足。

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企业融资难,资金回笼慢,实力投入不足,导致项目建设周期长,改造成本增加,企业信心不足,难以保证项目的正常推进,部分项目推进迟缓。

(二)企业后续资金短缺,回迁安置慢,矛盾凸显。

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安置房建设由于企业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加之被拆迁户心理诉求过高、安置房地块不能全部拆除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回迁安置房难以按期进入实质性建设,难以在约定时间内对被拆迁户进行安置,引发社会矛盾较大。栗树头村、蒋家营村、清泉村等项目均存在此类问题。

(三)安置房建设手续不齐全,工期影响大,工程进展缓慢。

由于拆迁难度大,规划调整时间长,《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办理慢,安置房建设手续不齐全,已启动开工建设的个别项目无法进行实质性建设,造成安置房建设工程进展缓慢,对后续安置房建设工期和交付带来一定影响。

(四)安置过渡费发放不及时,群众意见大。

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社会投资人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等原因,存在部分项目社会投资人不能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发放过渡费,造成群众上访现象时有发生,意见较大。当前接近春节,问题尤为凸显。

(五)安置房“两证”办理滞后。

依据《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协议》的约定,被拆迁户“两证”办理由参与改造企业负责办理和发放。目前,市级部门尚未出台安置房“两证”办理工作程序及工作流程,导致“两证”办理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亟需进一步加强协调对接。

五、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领导,做好服务,增强参与改造企业信心。

鉴于近来社会投资人资金较为紧张,我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越要深入项目、深入企业,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了解、主动服务,及时协调会商会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并尽快落实,进一步增强企业推进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二)想方设法,多方筹资,抓好项目资金保障工作。

按照中央、省、市最新出台的城市更新改造相关政策,发挥市、区国有平台公司及社会投资人融资能力,搭建与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对接平台,落实项目融资计划,监督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为项目推进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强街道办事处与社会投资人开设资金共管账户的资金监管,督促社会投资人对项目后续资金投入量进行测算,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确保按时兑付过渡费、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以利项目顺利推进。

(三)依法依规,攻坚克难,抓紧土地拆迁整理工作。

针对已实质性启动拆迁的项目,将结合实际,制定“一对一”征迁工作方案,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征迁工作。确保年内完成任旗营金汁河西片区、东庄前村、周家营村及石闸村、栗树头村、龙头村等项目5.65万平方米地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作。

(四)上下联动,全力以赴,抓好土地组件交储工作。

进一步加快项目土地交储工作,协调职能部门加强对土地交储政策指导,推进街道办事处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督促土地一级开发主体及社会投资人做好项目后续资金测算并按时打入项目共管账户,确保“成熟一个项目、交储一个项目、实现交易一个项目”。

(五)以人为本,取信于民,抓安置房建设交付工作。

年内围绕回迁安置这项主要工作,按照“一抓到底”的原则:一是对今年启动安置房建设项目,专人负责,倒排工期,落实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加快安置房建设手续的办理,确保年内进入实质性建设。二是对安置房在建的项目,采取时间倒逼、任务倒逼的方式,按计划推进,确保按期交付。三是尽快完成已交付项目 “两证”办理工作。

(六)加大督促,加强整改,确保过渡费按期足额发放。

为全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涉及回迁安置过渡费发放的项目进行实时监管,加强过渡费发放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对未足额兑付补偿款、未按时足额发放安置过渡费、未足额支付项目征地补偿款的项目,及时掌握信息,迅速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尽快足额发放到位。

(七)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抓实项目纠纷调处工作。

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的原则,采取“拉网式、兜底式、全覆盖”的方式,对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摸底排查,密切关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严格落实划片包干、领导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确保矛盾纠纷排查一件、化解一件、稳控一件、落实一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结合实际,遵规履程,严格实行进入和退出机制。

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社会投资人参与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项目退出办法的通知》(昆政办〔2015〕35号)文件要求,积极监管,严格实行社会投资人进入和退出机制,规范社会投资人进入和退出项目改造行为,优化城市更新改造投资环境。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城市更新改造任务艰巨,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福祉。区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指导下,在各位代表的有效监督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压鼓劲,扎实推进盘龙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真正将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做实、做好。


Copyright © 2015 盘龙区人大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65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