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迁安置房工作机制方面
背景: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规划、土地、住建等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街道。自启动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建工作以来,在区政府统筹下,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的共同配合,总体上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在回迁安置房建设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后,只有主要职能部门在抓此项工作,其他各相关单位基本不再参与和指导项目建设,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也较缓慢,有的问题到工程建设完成,进行交付使用时才集中暴露出来,解决处理存在较大难度。
针对项目建设重前期轻后期的情况,我询问的问题是:区政府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如何下一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更好地推进回迁安置房项目建设?
二、 回迁安置房建设方面
背景:在调研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因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调控政策影响,企业融资难,后续资金投入不够,项目建设周期延长,项目推进缓慢,个别项目出现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此外,回迁安置房在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可优先实施建设,但社会投资人在“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需征求市防震减灾局、市消防支队、市住建局、区水务局等8个部门意见,办理时间长,导致有的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回迁安置房迟迟不能交付,引发部分回迁户围堵、堵路等过激行为,矛盾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我询问的问题是:一是政府如何确保回迁安置房如期完成?逾期交付的安置房项目将采取哪些补救措施?二是回迁安置房建设资金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监管?三是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政府能否统筹考虑,提高效率,加快办理?
三、 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指标任务方面
背景: 2015年市下达我区要启动马家营、龙头村、东庄前村、任旗营西片区、粟树头二期5个地块回迁安置房的建设,通过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这几个项目虽已于2015年6月30日启动,但还未进行实质性建设。
针对这一情况,我询问的问题:一是还未进行实质性建设的原因是什么?二是为确保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区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项目建设?
四、 发放安置过渡费方面
背景: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部分开发企业因资金短缺未及时发放安置过渡费,回迁户没能按照协议约定按时领到过渡费,有的拖 时间长达一年,对此群众意见大,上访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情况,我询问的问题是:一是区政府怎样做好安置过渡资金的监管?二是对拖欠发放不及时的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处理?
五、 回迁安置房“两证”办理方面
背景:通过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区许多项目的回迁安置房已经交付入住,虽然今年开始有少数安置房办理了“两证”,但多数交付的安置房“两证”没有及时得到办理(如我区第一个改造城中村张官营2009年就交付了回迁安置房,至今许多回迁户“两证”还没有拿到),有的回迁户想处置自己的回迁房因没有取得两证而无法进行,加之有的开发企业对“两证”办理上不太熟悉,群众对“两证”办理滞后产生许多意见。
针对这一情况,我询问的问题是:一是如何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加快“两证”办理?二是在办理“两证”过程中相关部门怎样做好协调、指导和服务?
六、 回迁安置房的质量监管方面
背景:房屋质量关系着居住安全,安置房质量是广大回迁户比较关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小龙村、任旗营的回迁户认为回迁房存在质量问题,建设标准不如商品房,曾因此发生过回迁户集体上访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我询问的问题是:一是如何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二是在建设回迁房时,采取哪些措施做好相关信息的公开宣传,及时做好与回迁户的沟通?
七、 社区办公用房方面
背景:在走访联盟、金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在两个街道辖区的安置房建设项目中,社区管理服务用房虽然按照规划要求达到了规定的建设面积,但实际交付时,多数位置偏僻,甚至部分项目是由分散的小面积空间拼凑达标,有的是在三层以上,而且房屋布局设计不能完全满足社区服务功能,导致群众上门办事不便、影响社区日常工作,更无法满足其他社区服务开展。
针对这一情况,我询问的问题:区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满足社区办公用房的面积和功能,方便居民办事?